首页 资讯 正文

陕西神木:“头雁”领航强根基 “后备”蓄力促振兴

体育正文 103 0

陕西神木:“头雁”领航强根基 “后备”蓄力促振兴

陕西神木:“头雁”领航强根基 “后备”蓄力促振兴

眼下,正值耕种农忙时节,走进栏杆堡镇的(de)田间地头,一派生机勃勃(shēngjībóbó)的景象,一垄垄瓜苗与散发着独特香气的中药材,成为(chéngwéi)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亮丽风景。 近年来,神木市栏杆堡镇(zhèn)立足自身优势,大力发展(dàlìfāzhǎn)特色种植产业,探索出一条生态与产业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子。 旱地(hàndì)西瓜开种,精细管护助力稳产增收 在訾小寨连片的(de)节水高效瓜田里,移栽定植工作正如火如荼进行。工人们默契配合,利用栽种西瓜苗的专用工具,入土、放苗(fàngmiáo)、提拉,动作(dòngzuò)娴熟利落(lìluò),翠绿的西瓜苗迅速铺满田垄。 瓜农赵文高今年将种植规模扩大到80亩(mǔ),他说:“今年又多种了20亩,4个工人4天就种完。” 。 旱地西瓜是栏杆堡镇(zhèn)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品种之一,由于全镇海拔在1100米(mǐ)-1200米之间,日照时间长(zhǎng),昼夜温差大,适宜推广“覆膜保墒+滴灌补肥”旱作技术,产出(chǎnchū)的西瓜含糖量高、质甜爽口、品质出众。 “今年选取了耐旱的(de)品种(pǐnzhǒng)‘红玉’,采用双蔓、三蔓整枝的技术,通过及时压蔓固定瓜苗,虽然管护更精细,但亩产预计能达到8000斤。”赵文高(zhàowéngāo)满怀期待。 自2016年起,栏杆堡镇已连续举办九届“旱地西瓜(xīguā)节”,通过“政府(zhèngfǔ)搭台、瓜农唱戏”模式,成功打响(dǎxiǎng)品牌,促进西瓜销售。此外,该镇还成立旱地西瓜协会,统筹规划、技术支持和质量(zhìliàng)监管,强化品牌竞争力。为有效降低瓜农种植风险,神木市(shì)创新(chuàngxīn)推出全链条保障机制,实行统一供苗、技术指导及拓展多元销售渠道。目前全镇已落实西瓜种植面积700余亩,预计7月集中上市。 药材(yàocái)飘香拓富路,黄土坡长出“绿色银行” 当西瓜田里的地膜还(hái)在阳光下泛着银光时,十里外的王川村已(yǐ)弥漫着淡淡药香,去年种植(zhòngzhí)的小柴胡苗(miáo)正在风中舒展嫩叶,中药材(zhōngyàocái)种植大户何海凤蹲在地头一边检查幼苗长势,一边告诉笔者:“咱们这儿昼夜温差大、日照足,种出的药材有效成分含量高。今年又流转了(le)720亩地,种植小柴胡、远志,现在是深翻土地,拢地膜,晒草,无人机打药时期。”。 作为扎根在陕北(shǎnběi)黄土地(huángtǔdì)的新农人,何海凤用5年时间通过“土地流转+返聘务工(wùgōng)”将3500亩荒坡变成“药材银行”,用冻坏的苗、烂掉(làndiào)的根化作经验教大家种植技术,让黄土里长的“苦根根”,变成乡村振兴的“金条条”。“这些药材属于大众(dàzhòng)药材,市场需求旺盛,都是三年采收(cǎishōu)周期,一亩地大概产鲜柴胡150斤,按现在每斤15元的行情,每亩年均收益2000元。”谈起药材,何海凤如数家珍。 新农业不是单打独斗,如今何海凤的(de)药材种植基地已实现机械化作业,为实现高效生产,他(tā)购入了5台根茎(gēnjīng)药材收获机,告别传统人工耕种和收割的繁琐,同时应用无人机进行喷药作业,提升了管理效率。 在兴寨村1820亩中药材基地,中宇科技(kējì)有限公司技术员吴文会正(zhèng)操作着无人机(wúrénjī),“我们先会用大疆植保无人机打药材专用封闭药,这块地是26亩,无人机仅(jǐn)需3分钟,不仅效率高,还能确保药材高产优质。”吴文会介绍道。 据了解,今年栏杆堡镇中药材种植(zhòngzhí)面积大幅增加,涵盖柴胡、远志、黄芩等多个(duōgè)品种。从瓜田到(dào)药圃,从传统农耕到科技赋能,栏杆堡镇正以特色种植为笔,在黄土地上描绘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。 栏杆堡镇副镇长姜小越表示:“我镇将充分发挥资源禀赋(bǐngfù)和产业(chǎnyè)基础(jīchǔ)优势,科学规划镇域产业布局,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特色(tèsè)农业,推动产业提档升级,通过政策扶持、技术指导和市场对接等举措,推动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。”。 文/贾姣 李宁 李晟萱(lǐchéngxuān)
陕西神木:“头雁”领航强根基 “后备”蓄力促振兴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