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经济日报:河南三门峡探索绿色低碳转型

体育正文 226 0

经济日报:河南三门峡探索绿色低碳转型

经济日报:河南三门峡探索绿色低碳转型

强化产业生态(shēngtài)创新“三链融合” 河南三门峡探索绿色低碳(dītàn)转型 经济日报郑州6月7日讯 最新数据显示(xiǎnshì),河南三门峡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(tóngbǐ)增长6.5%,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(tūpò)300万千瓦,占全市总发电量的45%;文旅综合收入达42亿元,同比增长56%。 走进国投金城冶金公司车间,1300℃高温炉火正将铜阳极泥(yángjíní)淬炼成(chéng)指甲盖(zhǐjiǎgài)大小的锗晶体。这种航天材料年产值突破5000万元,公司负责人刘辉说:“传统工艺的废渣,现在比铂金还珍贵。” 在宝武(bǎowǔ)铝基新材料(cáiliào)产业园,记者看到厚度仅0.0045毫米的铝箔(lǚbó)在智能化生产线上延展。这相当于头发丝的二十分之一,却是航空航天关键材料。该项目实现产值180亿元,带动就业1.2万人。 转型背后是深刻的产业逻辑重构。“传统产业不等于落后(luòhòu)产能。”三门峡市工信局局长薛蒲生表示,通过智能化改造,黄金冶炼综合能耗下降23%,产品附加值提升(tíshēng)40%。与此同时(yǔcǐtóngshí),新能源、新材料等战略性(zhànlüèxìng)新兴产业占比从12%跃升至35%,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。 三门峡的转型并非偶然,其探索的“三链融合”机制被纳入国家发展(fāzhǎn)改革委(wěi)典型案例。一是生态(shēngtài)链筑基,建立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;二是产业链(chǎnyèliàn)赋能,设立产业转型基金,支持新能源、文旅等赛道;三是创新链驱动,与(yǔ)郑州大学共建“黄河科创走廊”,转化科技成果。 在当地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后地村,明清古枣林正上演“数字奇观”,利用AR技术复原仰韶(yǎngsháo)先民烧制彩陶。这个曾靠挖矿为生(wéishēng)的村庄(cūnzhuāng),借“数字古枣林”项目年接待研学游客超50万人次。 文旅融合的实践不止于此。仰韶村国家(guójiā)考古(kǎogǔ)遗址(yízhǐ)公园清明节假期接待游客42万人次,带动周边民宿入住率达98%;夜游天鹅城光影秀串联沿黄10个村落,催生夜间经济占比37%的消费新场景。 (记者 夏先清 杨子(yángzi)佩)
经济日报:河南三门峡探索绿色低碳转型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